2011中国·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东营)国际人才交流暨项目洽谈会实习报告
作者: 金钊  学位年度:2013 学位授予单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国际项目洽谈会  英语口译  语境标准  翻译策略  翻译技巧 
描述:此报告选取作者在研究生学习期间参加的2011中国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东营)国际人才交流暨项目洽谈会陪同翻译经历,通过分析该项目中的翻译材料和情景,总结出相应的翻译策略和经验体会,探讨实践对口译学习的促进帮助,旨在为今后学习提高提供启发和借鉴。br 本报告首先介绍了此次活动的背景、项目任务和翻译过程,随后通过分析汇总翻译笔记和材料内容,将项目翻译经历按照不同翻译环境即语境的标准简要地分成四类:正式大会仪式、一般商业会谈、商业参观、宴会等非正式场合,作者套用翻译中语境相关理论,分析阐述自己相应的对策和经验,文章最后简要总结心得,列出了对今后口译学习的期待。br 目前口译专业的学生,在学校课堂乃至课下练习中,将大部分重点放在了包括笔记法、听力理解、语言结构重组等具体的翻译技巧方面。但是通过这次的实践活动,作者认识到想要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翻译人员,还需要适应不同的翻译场合,了解不同语境下各发言人和听者的身份关系,明白该场合的规格情况,只有这样才可以用适当的语言生动全面地传达翻译内容。br
2BMC-4/8型棉花苗带精量穴播机关键部件设计与试验研究
作者: 滕悦江  学位年度:2015 学位授予单位 :山东理工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棉花免耕播种  旋耕灭茬刀  鸭嘴式排种器  ANSYS有限元分析  ADAMS运动分析  田间试验 
描述:黄河三角洲地区的种棉历史由来已久,作为我国棉花种植的特殊区域,该地区棉花种植的密度相对较低、植株相对较高且大小行交错,不适宜机器采摘,若要实现棉花生产机械化,就必须将农艺与农机有机结合。本论文设计的穴播机是基于麦棉轮作体系的棉花双行错位苗带精量穴播机,将秸秆粉碎还田、开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等作业一次性完成,采用66+10cm的播种模式,既能满足机采棉的要求,又能增加土地空间利用率。全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有:根据保护性耕作的技术要求以及黄河三角洲地区棉花免耕播种技术的作业条件对棉花精量穴播机进行了整机设计,主要包括机架、旋耕灭茬装置、施肥开沟器、前镇压轮、播种单体、后镇压轮等的设计,并对关键部件进行了理论分析。运用ANSYS软件对穴播机主要受力部件,即穴播机机架进行静力学分析,查看其工作状态下的总变形量、应力分布情况,并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对机器结构进行改进优化。对穴播机主要土壤工作部件,即旋耕灭茬刀轴进行模态分析,检验其设计的合理性,为以后旋耕刀的设计及选材提供依据。运用ADAMS软件对鸭嘴式排种器成穴机构尖端动点、定点进行仿真分析,获得动点、定点工作时的速度、位移等数据,为成穴机构的改进提供依据,并根据仿真结果分析不同水平速度对播种效果的影响。对棉花苗带精量穴播机进行了田间试验,通过田间试验表明,该穴播机是高效、多功能播种机械。整机结构紧凑、工作稳定、田间通过性好、播种深度一致性高、适应性强,作业质量好,达到了设计要求。
“后石油时代”黄河三角洲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
作者: 王伟莉  学位年度:2004 学位授予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 资源型城市 偏离 份额法 草产业 环境分析 对策分析 
描述:黄河三角洲是中国三大三角洲之一,由于自身自然条件限制和历史发展原因,黄河三角洲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开发和发展。黄河三角洲主体之一的东营市是典型的新兴资源型城市。随着胜利油田的开发建设,东营市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但也存在着所有资源型城市共同面临的问题,即在“后资源时代”如何实现产业转型。如果有效利用现有资源优势及其带来的资金优势、技术优势,在恰当的时机选择好替代产业,将使资源型城市在不可再生资源枯竭后步入高起点的发展轨道,反之则陷入“油竭城衰”的境地。东营市目前处于石油产业发展兴盛的时期,是选择与培植替代产业的最佳时期。本文在借鉴他人工作基础上,应用可持续发展理念对东营市产业结构转型提出自己的看法。具体研究内容包括: 1.资源型城市及产业转型的理论研究。分析了资源型城市的资源主导产业兴起、兴盛直到衰退的周期性发展规律,进行了面向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理论研究。 2.东营市产业结构转型战略研究。通过定量分析描述东营市产业结构特征。关于东营市的产业结构特点,大量文献资料仅限于定性的描述,本文采用偏离——份额法、转移分析法对东营市的产业结构总体素质、产业结构变动效果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东营市的产业结构变动模式是区域优势产业主导模式,依靠发展本区域优势产业即石油产业获得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提出了东营市产业转型的战略选择,即在“后石油时代”选择复合型产业转型战略,同时将石油化工和草产业作为战略重点。 3.提出将草产业作为东营市产业转型的的重要选择之一。从“草产业”概念入手,论述草业产业化的三个组成部分,分析了草产业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展示了草产业发展的广阔前景。 4.东营市发展草产业环境分析。东营市面临的经济环境、技术环境、政策环境等为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东营市生态环境脆弱、土壤盐碱化严重、淡水资源缺乏、拥有丰富的天然草地资源、区位条件优越是发展草产业的优越内部条件;广阔的市场前景是东营市发展草产业的重要保证。 5.黄河三角洲发展草产业对策分析。提出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增加科技投入,建立人工草场生态模式;支持大企业进入草业领域:加大政策性扶持力度等对策。 本论文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运用产业转型的相关理论,通过环境扫描,试图寻找到一条适合东营市自身特点的产业转型之路,这对东营市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对其它资源型城市的发展研究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
“吕剧”校本课程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以威海市羊亭学校为例
作者: 马琦  学位年度:2015 学位授予单位 :鲁东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吕剧  校本课程  问题  对策 
描述:在中国的戏曲史上,山东的地方剧种吕剧因其悠久的历史而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人民群众非常喜爱吕剧所包含的淳朴生动的语言、优美动听的唱腔以及多彩丰富的音乐。吕剧现在不仅仅是山东最具代表性的的地方剧种,并且也是我国的八大地方剧种之一,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在现代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受流行音乐文化和西方音乐文化的影响冲击,吕剧面临着传承与发展的难题。教育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学校音乐教育成为保存和传承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威海市羊亭学校以特色学校建设为契机,借助九年一贯制学制优势,开发实施了“吕剧”校本课程。本文以威海市羊亭学校的教师、学生和家长为调查对象,以问卷、访谈、资料研究的形式对该校目前吕剧校本课程的开设、实施、效果等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调查分析与交流沟通,发现并分析吕剧校本课程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与之相对应的解决对策,为吕剧通过学校音乐教育进行更好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吕剧校本课程的开设对于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有其积极的作用,但是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传统文化传承意识不够,师资力量薄弱,教材体系不完善,教学需要创新。为了更好的发展具有特色的吕剧校本课程,本文提出了强化传统文化传承意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开发系统性教材体系,注重教学改革研究,提高吕剧作品创作,发动社会力量支持及提升社区与家庭氛围七个方面的对策。
“红灯记”故事的流传
作者: 杨永勤  学位年度:2010 学位授予单位 :山西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红灯记  俗文学故事  流传 
描述:时至今日,对宝卷、弹词、鼓词、地方戏等民间艺术的研究已全面展开,并且在相关领域中已经取得了一批有价值的成果。可惜的是,跨领域的研究极少,几乎很少有人去详细地考察一个俗文学传统故事在不同的民间文艺形式中的传播演变。本文就以清中叶以来在各地广泛流传的“红灯记”这一俗文学传统故事为对象,通过它在宝卷、鼓词、地方戏等各种形式的民间文艺中的存在发展,以及它不断变化的流传过程中去窥探俗文学传统故事的传播与接受问题。文章分为七个部分:引言,第一章“红灯记”故事的产生和“红灯记”故事的三种类型,第二章“红灯记”故事在山东的流传,第三章“红灯记”故事在河北、京津的流传,第四章“红灯记”故事在安徽的流传,第五章“红灯记”故事在山西的流传,结语。引言部分阐述了俗文学研究的现状和动态、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的内容和方法,以及通过本文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一章通过探本溯源,找出“红灯记”故事的渊源以及通过对故事不断发展演变的总结分析,归纳出了分别以酒泉《红灯宝卷》为代表、以山东茂腔《东京》为代表、以鼓词《红灯记》和介休《红灯宝卷》为代表的三种不同的故事类型。通过对这三种不同类型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故事内容、人物设置的统计分析,探究三种不同类型“红灯记”故事之间的关系。这一章主要是对“红灯记”故事发展的一个总结概述。第二章通过“红灯记”故事在山东肘鼓子戏系统中、两夹弦、一勾勾、吕剧、哈哈腔这些地方戏中的流传情况分析,总结出“红灯记”故事的山东化,多种因素促使“红灯记”故事从山东向其它地域越界传播的突出特点。第三章通过“红灯记”故事在河北、京津地区的哈哈腔、西调秧歌、莲花落、西路评剧、鼓书、小说这些不同的文艺体式中的流传,形成了河北、京津特色见长的“孙继皋卖水”,突现出京津特殊的地理位置对“红灯记”故事在全国范围内的传播有一定的推动作用。第四章通过“红灯记”故事在安徽曲艺门歌(锣鼓书)、四句推子(推剧),地方戏泗州戏、嗨子戏、庐剧、黄梅戏中的流传,以及通过对爱姐形象的重塑分析,得出类型二和类型三的故事在安徽交错影响、传播,地域文化环境渗透的鲜明特色。第五章通过“红灯记”故事在山西介休宝卷中的传播以及与山丹宝卷内容的对比分析,还有在晋东南鼓书、晋东南秧歌戏、曲沃碗碗腔中的流传,得出宝卷跨地域传播的特性以及同可归属为第三种故事类型的“红灯记”故事在山西传播形成的地方特性。结语通过对“红灯记”故事着重在山东、河北、京津、安徽、山西的流传分析,以及其它流传地的简要描述,总结出“红灯记”故事在不同地域和不同民间文艺形式之间的传播、在从乡村到城市的民间社会中传播、在传播过程中不断被改编的规律性。
“转调创”背景下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以滨州市开发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为例
作者: 李群  学位年度:2014 学位授予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区域经济  高效生态  转方式调结构  黄河三角洲  滨州市 
描述:1978年12月,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在这次会议上作出了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我国的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经过35年的辛勤付出和艰苦探索,我国经济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年均9.8%的高速增长,也创造了人类经济发展史上的新奇迹。自建国以来,我国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区域经济发展,进入新世纪以来,又相继作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重大战略决策。特别是近年来,区域战略进入了新的发展机遇期,大跨度区域之间的产业加快梯度转移的步伐,中西部落后地区发展后发优势不断显现,全国整体区域发展更加协调有序。以2005年6月国务院设立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为起点,以2012年9月南沙新区的获批为终点,七年的时间共有78项区域规划及相关政策文件上升为“国家战略”。其中,2009年12月,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规划》被国务院批复实施。滨州市作为开发建设主战场,经过3年的实践和探索,2012年,顺利完成国家《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中期评估,14项主要指标的进度符合预期,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日益凸显。面对当前的严峻形势,过去粗放式发展已不适应新的要求,区域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诸多障碍和发展难题亟待解决。本文立足自身工作实际,紧密滨州市结合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建设实践,站在政府公共管理的职能角度,对国内外发展区域经济进行了研究分析,探讨论证地方政府促进和加快区域发展的路径和对策建议。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论文第一部分是区域经济的界定和基本理论,对区域和区域经济的概念,以及区域一体化和产业梯度转移等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并重点介绍了均衡发展理论、非均衡发展理论和阶段发展理论。论文第二部分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回顾及政策形势,对我国建国以来区域经济发展进行了阶段性的回顾,对我国不同时期重大区域政策的演变进行深刻分析。论文第三部分是以滨州市开发黄河三角洲为例,介绍国家《规划》批复后取得的成效以及实践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论文第四部分是国外区域经济发展典型,以美国和德国为例分析各自发展区域经济的经验做法。论文第五部分是当前发挥政府职能发展区域经济的对策建议,突出以《规划》为视角,即明确各级政府职能作用,科学合理编制区域发展规划,完善配套措施保障规划实施等三个方面。。第六部分为全文的结束语。
一种新型环境友好高效卤水阻垢剂
作者: 张鑫  学位年度:2015 学位授予单位 :山东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深层卤水  聚环氧琥珀酸  木质素磺酸钠  阻垢剂  环境友好 
描述:在地下卤水的开采过程中,随着地下地质条件及其采提卤过程中温度和压力的变化,卤水中不同组分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析晶、结垢现象,减小了管道的有效容积,增加了管道阻力,进而减少了产量,制约了卤水的开采和可持续利用。针对卤水开采过程中易出现的析晶、结垢现象,需要加入阻垢剂来抑制垢的产生,从而提高卤水的开采量,降低能耗,确保采提卤设备与构筑物的持续利用。在阻垢剂的研制过程中,要考虑到后续对环境的影响,所以要选择无磷、无氮、易生物降解的单体制备。本文依托国家863计划黄河三角洲深层卤水高效开采关键技术,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针对深层卤水在采提输过程中易发生不同程度的析盐结垢问题,在分析采提卤过程结垢机理的基础上,研发了一种新型绿色阻垢剂,不仅对其抗温性、抗盐性进行了研究,还分析了其先进性、环境友好性以及阻垢机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果如下:(1)采用ICP-AES、离子选择电极法、温度压力模拟法等分析手段,分别对不饱和、饱和卤水在采提取过程中卤水主要析盐结垢元素的浓度变化及其主要析盐结垢元素在各温度、压力下的饱和溶解度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①对于不饱和卤水,卤水主要析盐结垢元素的浓度不随提卤深度的变化而变化;②对于饱和卤水,主要析盐结垢离子的浓度变化显著,其中Ca2+最先析出,其次是Ba2+、Sr2+,同时伴随着NaCl的析出。在从地下1500m提至500m的过程中,Sr2+的浓度变化最大;③常压下饱和卤水中四种主要析盐结垢离子的饱和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率与饱和溶解度随提升高度的变化率基本一致。当温度由120℃降至80℃时,Ca2+浓度的变化率最大,从80℃降至60℃时,Ba2+浓度的变化率最大,从60℃降至20℃时,Sr2+浓度的变化率最大;④60℃时,饱和卤水中四种主要析盐结垢离子的饱和溶解度随压力增加而增大,但变化率基本相同。因此,饱和卤水在提输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是影响析盐结垢离子析出顺序的主要因素。(2)盐垢的形成过程可以表示为:卤水→结垢元素饱和→结垢元素过饱和→形成晶核→NaCl共沉淀→晶体长大→盐垢,而其主要成分为NaCl、CaSO4、 BaSO4、SrSO4。在采提过程中,不饱和卤水中析盐结垢现象较轻,饱和卤水析盐结垢现象严重。当温度由120℃降至80℃时,形成的是以CaSO4为主BaSO4、 SrSO4为辅并吸附共沉淀NaCl的盐垢;从80℃降至60℃时,形成的是以BaSO4为主CaSO4、SrSO4为辅并吸附共沉淀NaCl的盐垢;从60℃降至20℃时,形成的是以SrSO4为主CaSO4、BaSO4为辅并吸附共沉淀NaCl的盐垢。(3)结合上述析盐结垢影响因素和形成过程的研究,详细阐述了析盐结垢机理,具体如下:随着温度、压力等热力学条件的改变,当溶液中的成垢离子浓度高于平衡浓度时,阴、阳离子相互作用形成离子对,离子对遇到管壁或其他杂质形成晶核,溶液中的成垢离子不断向壁面扩散、结晶、长大,最终在管壁上形成结垢,由于吸附、共沉淀作用,NaCl晶体也随之析出,形成混合盐垢,析盐与结垢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盐垢的形成还会受到管道表面状态、卤水流速、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等的影响。(4)通过研究聚环氧琥珀酸PESA、聚天冬氨酸PASP、木质素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9、壬基酚聚氧乙烯醚TX-10的阻垢抑垢性能,开发了以聚环氧琥珀酸和木质素磺酸钠为主要成分的新型阻垢剂,并进行了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阻垢剂不含氮、磷,在聚环氧琥珀酸和木质素磺酸钠复配比为3:2,投加量为35mg/L时,对卤水中Na+、Ca2+、Ba2+、Sr2+的阻垢率分别达到了99.43%、99.45%、99.24%、90.85%,加权阻垢率99.15%;通过对比加入阻垢剂前后卤水垢物、硫酸钙、硫酸钡、硫酸锶、氯化钠的扫描电镜图,得出新型复配阻垢剂对卤水垢物的晶格畸变、螯合作用和电荷分散作用较强。其中对硫酸钙的螯合作用和电荷分散作用较强,对硫酸钡、硫酸锶的晶格畸变、螯合作用较强,对氯化钠的电荷分散作用较强。(5)新型阻垢剂在信发集团肥城胜利化工有限公司、东营东岳盐业有限公司、山东默锐化工有限公司、寿光市国力化工有限公司分别进行了现场应用,应用结果表明:新型阻垢剂具有良好的阻垢性和一定的缓蚀作用,阻垢率可达到90%以上。与国内外适用于采提卤过程中的阻垢剂相比,新型阻垢剂具有环境友好、不含磷氮、阻垢效果好、功能多等优点。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黄河三角洲土壤特性空间变异研究
作者: 刘宁  学位年度:2007 学位授予单位 :山东农业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土壤特性 土地利用方式 地统计 半方差函数 空间变异 
描述:土壤特性的空间变异性是土壤重要的属性之一,其变异来源包括系统变异和随机变异两种。土地利用,作为人类利用土地各种活动的综合反映,对各种生态环境要素有着重要的影响,是影响土壤质量变化最普遍、最直接、最深刻的因素。黄河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后备资源,其土壤质量的最大特征是土壤养分贫瘠、盐分含量高,而处于黄河入海口的垦利县是其典型代表。本研究在广泛收集垦利县土地利用资料的基础上,对九种土地利用方式的进行实地取样,通过对样本的土壤特性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地统计分析,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特性的空间变异特征以及产生这些变异的原因,进而反应整个黄河三角洲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性状的空间变异规律,为黄河三角洲的土地配置、合理利用以及制订科学的农业政策提供依据。 从描述性统计分析来看,垦利县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特性具有深刻的影响。各种养分元素受土地利用方式的影响都极其显著,其中一个共同的趋势就是大棚菜地、果园中的土壤养分明显高于粮田,林地介于二者之间。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变化呈极显著水平,变幅在2.97-19.11g/kg之间。果园的有机质含量最高,是光板地的6.43倍。碱解N、有效P和速效...
不同种源地沙枣种子萌发及幼苗耐盐性研究
作者: 刘艳  学位年度:2015 学位授予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盐胁迫  种源  沙枣  耐盐机制  渗透调节 
描述:当今世界,土壤盐渍化问题日益严重,盐渍土地面积不断增加,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安全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人们一直致力于改善土壤盐渍化的问题,其中种植耐盐植物作为一种有效的改良方法广泛被人们关注。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壤盐渍化较为严重,适合种植的园林植物种类较少,景观生态系统比较单一。沙枣因其生活力强,耐干旱,抗风沙,耐盐碱,耐贫瘠等特点,被筛选出来作为黄河三角洲的绿化树种。沙枣(Elaeagnus angustifolia)是胡颓子科胡颓子属的落叶小乔木,普遍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大量研究表明不同地区的沙枣由于产地的土壤特点和气候等因素的不同导致其耐盐性差别较大,本实验目的是筛选出耐盐性强、株型好的沙枣种源,并对沙枣的耐盐机制进行初步探讨,为沙枣在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引种提供理论基础。主要结果如下:1.沙枣种子的收集:从新疆、内蒙、甘肃和宁夏四个省份收集了10种不同来源的沙枣。2.沙枣种子萌发实验:不同种源地沙枣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均随NaCl浓度的增大而减小,且各项指标在低浓度NaCl处理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在高浓度NaCl处理时下降显著。不同种源地沙枣种子的萌发实验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引用了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10个种源地沙枣种子的耐盐能力差异,其耐盐能力排序为:甘肃石羊河甘肃民勤新疆宁夏平罗新疆吐鲁番甘肃金昌内蒙临河甘肃古浪宁夏银川宁夏中宁。3.幼苗筛选实验:除吐鲁番沙枣和民勤沙枣外,其他种源地沙枣的相对株高、相对鲜重、相对干重均随NaCl浓度的增大而减小,NaCl浓度越高,对沙枣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越明显。吐鲁番沙枣和民勤沙枣各生长指标随NaCl浓度的增大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且在0.3%NaCl处理时达到最大值。引用隶属函数的方法对10个种源地沙枣幼苗的耐盐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估,其排序为:甘肃民勤宁夏平罗宁夏银川甘肃石羊河新疆吐鲁番新疆内蒙临河甘肃古浪甘肃金昌小果宁夏中宁。4.综合萌发实验和幼苗筛选实验,我们选择了甘肃石羊河沙枣、宁夏平罗沙枣作为耐盐种质,宁夏中宁沙枣作为盐敏感种质进行了沙枣耐盐机制的初步研究。结果显示:随着NaCl浓度的增大,3个种源地沙枣的胞间CO2浓度(Ci)随盐浓度增大逐渐下降,蒸腾速率(Tr)、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盐胁迫下,荧光参数(Fv/Fm、ΦPSⅡ)及叶绿素含量变化较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沙枣叶片中的MDA、脯氨酸含量逐渐增加,而宁夏中宁沙枣增加的幅度最大,甘肃石羊河沙枣次之,宁夏平罗沙枣最少。可溶性糖含量随NaCl浓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但上升的幅度都不大,与对照的差异性不显著。可溶性蛋白的含量随NaCl浓度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随着NaCl浓度的增大,沙枣根及叶片中Na+逐渐增多,K+含量逐渐下降,且Na+在根中增大的幅度高于叶片,K+在叶片中下降的幅度比根中快。盐胁迫下,三种Na+/K+值逐渐增大,根中增大的幅度远高于叶片中。5.耐盐沙枣与盐敏感沙枣的比较:NaCl胁迫对盐敏感种源沙枣的抑制作用较大,宁夏中宁沙枣的光合参数值及叶绿素含量均低于耐盐种源地沙枣,MDA含量增加的幅度最大,NaCl胁迫增大了细胞的膜透性。脯氨酸作为主要的渗透调节物质含量逐渐增加,且盐敏感的沙枣的增幅最大;可溶性糖在盐敏感种源沙枣中积累的较少。相同NaCl浓度下,盐敏感种源宁夏中宁沙枣的Na+/K+增幅最大,叶中积累了较高浓度的Na+,耐盐性较强的沙枣种源能更有效的将Na+阻隔在根部,减少叶片中Na+含量, Na+/K+增加的幅度较小,更好的维持了细胞质中的Na+、K+的平衡,这也说明沙枣的耐盐方式是拒盐。
东营市东营区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
作者: 赵宝杰  学位年度:2009 学位授予单位 :山东农业大学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旅游业  战略目标  战略重点  战略措施  东营区 
描述:旅游业是一项涉及食、住、行、游、购、娱六大环节的综合性产业,不论从它的总收入、就业、增值、投资和纳税等方面,旅游业的发展对于各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贡献,同时也为我国和国内各地旅游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战略机遇期。东营区是东营市的中心城区,黄河文化、石油文化、吕剧文化和生态文化历史悠久,底蕴丰厚。大力发展东营区旅游业,对于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面对旅游发展的机遇,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其规律,总结其特点,分析其趋势,积极有效地规划、发展区域旅游,是我国各级政府一项现实而又长远的任务,也是本文研究的意义之所在。本文基于国内外旅游业规划发展的有关研究成果,顺应经济全球化、旅游大众化的发展趋势,立足国内旅游业发展步伐加快的实际,通过对东营市东营区旅游业的现状分析和发展总体规划的研究,运用系统的观点、理论和方法来探讨我国县区旅游业规划发展规律。本文在重点分析实现条件的基础上,为县区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有效地抓好旅游发展工作,从而促进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凸显旅游业在区域经济中的龙头地位。东营区旅游业的环境分析是战略制定的基础和依据。本文从宏观环境、行业环境、微观环境三方面进行研究,并运用SWOT方法分析东营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研究表明: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宏观环境为东营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良好机遇,其自身的资源条件、区位条件等也具有发展旅游业的独特优势,但也面临着周边地区竞争加剧、旅游产品缺乏等不利因素。综合分析,优势与劣势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优势大于劣势,机遇大于挑战,东营区发展旅游业是合理可行的,市场前景也非常广阔。东营区旅游业发展的战略制定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文从战略思路与战略方向、战略定位、战略目标、战略布局与战略重点、战略部署等方面研究制定东营区旅游业的发展战略。研究表明:东营区应充分挖掘石油文化旅游资源,紧扣“黄河水城”的旅游主题,结合东营市和东营区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的发展趋势,整合现有旅游项目,重点开发乡村旅游、石油工业旅游产品,积极发展商务休闲旅游、黄河文化旅游,以城市观光、城市商务休闲、滨海休闲、湿地休闲作为重要支撑,形成主题鲜明、项目布局合理的城市旅游发展格局,凸显“黄河水城、商务新城”的旅游发展特征和需要,建设东营市的旅游经济中心、旅游综合服务及集散中心及环渤海重要的和谐城乡游与商务休闲旅游目的地。东营区旅游业的实施措施是战略实施的保障。本文从健全组织管理体系、完善旅游保障系统、创新旅游投融资体制、抓好旅游市场培育、实施人力资源培养工程五个方面,制定了东营区旅游业发展战略实施措施。研究表明:东营区旅游业发展战略的实施必须坚持政府推进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开发与保护并重。在组织管理方面,要强化宏观调控和组织协调;在旅游保障方面,要大力加强道路交通以及电力系统、给排水系统、卫生设施和安全设施建设;在投融资方面,要建立健全引导机制,拓宽渠道,创新模式;在市场培育方面,要高度重视旅游区主题形象策划、旅游营销策略确定和旅游商品研发问题;在人力资源培养方面,要把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和导游员队伍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为东营区旅游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保障,推动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 1 2 ... 51 52 53
Rss订阅